日前,銀監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增長趨勢有所減緩,不良貸款余額15123億元,同比減少1939億元;四季度不良率也較三季度減少0.02個百分點,出現五年來首次下降。業內人士表示,這或是企業經營狀況好轉、經濟筑底企穩的良好征兆。
不良貸款增幅放緩季度不良率五年來首次下降
根據銀監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增速有所減緩,不良貸款余額15123億元,較年初增加2379億元,同比減少1939億元;不良貸款率1.74%,較2015年末上升0.07個百分點;撥備水平繼續小幅提高,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分別為176.4%和3.08%。
2016年,商業銀行季度不良貸款增長均明顯低于2015年同期水平,尤其四季度不良余額增長僅183億元,為近三年來新低;四季度不良率也較三季度減少0.02個百分點,出現五年來首次下降。同時,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也出現好轉的信號,四季度關注類貸款余額下降1246億元。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銀行分析師許文兵和高級研究員趙亞蕊表示,“雖然從2016年全年看,不良資產余額增長放緩仍主要得益于商業銀行持續加大處置和核銷的力度,但這些數據的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下行的壓力得到了初步緩解?!?
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商業銀行在盈利增長大幅放緩的情況下,繼續加大撥備提取的力度,貸款損失準備金余額較2015年同期增加3587億元至26676億元,撥備提升幅度明顯高于不良貸款增長幅度?!半m然撥備覆蓋率因不良貸款增長有所攤薄,由年初的181.18%下降至176.4%,但撥備水平仍保持穩健,遠高于150%的監管要求。撥備余額的增加也直接推動貸款撥備率較年初提升0.05個百分點至3.08%,風險抵補能力繼續提升?!痹S文兵和趙亞蕊表示。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韓保江表示,此次不良貸款率下降,可以說是供給側改革在產生效果。供給側改革是一個雙刃劍,可能帶來不良貸款率上升,但也會帶來許多產業供給側關系的平衡,使這些產業恢復健康,增加償還能力。韓保江指出,過去傳統產業不景氣是不良貸款率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這些產業的供求關系將處于平衡,價格回到一個比較合理的范圍,企業的盈利能力提升了,還貸能力也會增強。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也表示,2016年銀行凈利潤增速同比提高一個點以上,表明隨著宏觀經濟的企穩探底回升,銀行凈利潤增長有所改善,預計2017年會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
資產質量下行壓力猶存
房企融資和地方債風險需關注盡管多家機構預計,不良趨緩帶動撥備計提對利潤增長的負面影響有望在2017年逐步減弱,在宏觀經濟繼續企穩之下,銀行業績會有所反轉,但業內人士表示,2017年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下行壓力仍不容忽視,其中,小微企業和產能過剩行業仍將是不良貸款主要增長點,中小房企融資風險和部分地方政府債務的潛在風險也應引起關注。
“受經濟下行、產能過剩治理和擔保圈"鏈輻射"等因素持續影響,小微企業尤其是制造類、批發零售類以及資源類等親周期行業的小微型企業風險管控壓力依然不?!苯恍惺紫洕鷮W家連平表示,2017年受外匯市場波動影響,匯率敏感的貿易型企業、依賴海外原材料進口的加工型企業以及擁有大量美元計價債務的企業,在業務和成本方面會受到一定沖擊,這些行業中的小微企業可能會出現新的風險。
尤其需要關注的是,在增量資金來源受限的情況下,2017年房地產行業可能會面臨資金壓力,行業內部的整合也不可避免,在此過程中部分負債率較高的中小型房企可能會面臨一定的風險。此外,地方政府債務方面,雖然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計劃減輕了存量債務負擔,但置換后仍有部分規模的貸款投入到與地方政府相關的建設項目中,可能導致債務總量出現一定幅度增長,如果部分低層級政府的收入增長與債務增長的偏離度過大,這些地方政府的償債能力將會受到不小挑戰。
中東歐基金公司董事長、原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表示,在宏觀經濟潛在增速下移、經濟結構調整期會面臨嚴峻考驗的大背景下,2016年中國銀行業的總資產已經達到232.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貸款余額累積十分巨大,在全球銀行業的歷史上,還少有一國的銀行體系管理過如此巨量的信貸資產。天量的信貸資產在風險層次和結構上的復雜程度,將導致管理上的高度脆弱性。
姜建清指出,要避免社會貨幣總量和企業債務總量高企,導致貨幣擴張、利率走低、投資消費停滯的“流動性陷阱”,靠資產規模擴張、加杠桿拉動增長的粗放式經營模式不可持續。從“重資產、重資本”向“輕資產、輕資本”轉型,是未來銀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復旦大學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堯基表示,去年國內銀行業資產質量趨穩、不良率穩中有降,這除了銀行業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的因素,也與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宏觀經濟逐步企穩相關性很大。因為銀行業具有顯著的順周期特征,銀行的業績通常隨著宏觀經濟起伏而起伏。王堯基指出,應當看到,雖然目前我國宏觀經濟延續企穩走勢,但畢竟還處在經濟增速放緩與經濟結構調整相“疊加”的容易出現不良資產時期,特別是由于“早放貸、早收益”理念的驅使,在每年首季更易出現過度放貸而增加新的不良資產后患,因此還是要對不良資產保持足夠警惕。